在省重点工程-大源渡枢纽工程建设工地,发掘出了100多座战国时期的古葬和衡山古城遗址,400多件在地下沉睡了千百年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。衡山县早建于三国吴太平二年,古城在该县现在的永和乡,由于地势低洼,抵不住湘江洪水屡屡浸蚀,被迫搬迁10公里,到紫巾峰下安家。时代变迁,一晃就是近两千年,人们对古城址早已忘却。1995年10月,大源渡枢纽工程在永和乡永和村兴建。该县文物管理部门派人深入工地勘探调整,不但发现了一大批古墓群,而且找到衡山县古城址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位专家考察月余,认定被挖掘的100多座古墓中,有一座深达102米的战国墓。从墓群里还挖出剑、戈、矛、青铜器及玉壁等410件珍贵文物。古县城遗址约10万平方米,文化层中显示的器物年代与衡山县县志记载的“三国吴太平二年往东南20里”完全吻合。遗址东面和南面的夯土城墙明显可见,且保存完整。这一发现为江南地区所罕见。位置:位于衡山县现在的永和乡衡山县现在的永和乡面积:遗址约10万平方米
历史文化
1995年10月,大源渡枢纽工程在永和乡永和村兴建。经文物管理部门派人深入工地勘探,发现了一大批古墓群,还找到了衡山县古城址。通过专家的考察,认定被挖掘的一百多座古墓中,其中有一座战国墓,深10.2米,并从墓群里挖出青铜器、戈、剑、矛及玉壁等410件珍贵文物。古县城遗址约10万平方米,文化层中显示的器物年代与衡山县县志记载的完全相同。遗址东面和南面的夯土城墙保存完整,依稀可见。
风土人情
保护文物,不要故意破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0:00-23: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